书法之外,米芾擅长水墨山水,其山水画被人称作“米家云山”。但米芾的绘画作品几无存世,目前唯一能见到的只有《珊瑚帖》中的“笔架图”。但这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“米画”,观者只能从“笔架图”中略窥米芾作画时的笔意。 《珊瑚帖》是米芾晚年的著名墨迹。此帖的全文为:“收张僧繇天王,上有薛稷题。阎二物,乐老处元直取得。又收景温问礼图,亦六朝画。珊瑚一枝(画珊瑚笔架一座,旁书‘金坐’二字)。三枝朱草出金沙,来自天支节相家。当日蒙恩预名表,愧无五色笔头花。”全帖通篇充满着米芾收得名画宝物的狂喜之情,线条流走跌宕、神采飞扬。写到“珊瑚一枝”时,不禁加重笔画,继而又突然以画代书,但似乎还不尽兴,再补诗一首,愉悦之情,跃然纸上。米芾作画大抵也像在《珊瑚帖》中一样兴之所至,信笔涂抹。这样的例子还见于《铁围山丛谈》,谓米芾在写给蔡京的信札中诉说流离颠沛之苦,随手在文中画了一只小船。这是文人墨戏的表现。 较之米芾中年之前的作品,《珊瑚帖》字态更为奇异超迈,神采更趋飞扬,形式感也更具意趣。字里行间透露出书家的表情、精神与风骨。米芾这样杰出的书家,不仅具有强烈的个人面目,而且每一件作品也都有各自的特色。这幅《珊瑚帖》就是其中之一。此帖米芾用笔豪放稳健,结字宽绰疏朗,书体潇洒奔放,又不失法度。前人对米芾的《珊瑚帖》早有定论,元代虞集评其“神气飞扬,筋骨雄毅”,施光远称其“当为米书中铭心绝品,天下第一帖”等等。 《珊瑚帖》流传有绪,曾经南宋内府,元代郭天锡、季宗元,清代梁清标、王鸿绪等递藏,后归张伯驹。一九五六年,张伯驹将该作捐献给文化部文物局。关于《珊瑚帖》的记述,在《墨缘汇观》、《平生壮观》、《云烟过眼录》、《大观录》等书中均可查到。 |